免受國際打壓 台灣PV產業亟待創新

作者: 莊惠雯
2010 年 01 月 29 日

2010年1月1日東協加一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陸續實施區域內關稅優惠保障,屆時台灣企業在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市場將處於不利的地位,而以出口為主力的太陽光電(PV)產業,也將面臨艱鉅的挑戰。
 




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經理陳婉如表示,兩岸經貿關係改善,除可提升雙方產業合作的可能性,且有助於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免於東協自由貿易區邊緣化的影響。



台灣的國際地位向來受到中國大陸打壓,因而難以加入東協。為使台灣產業永續發展,台灣政府轉而積極與中國大陸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PIDA)經理陳婉如表示,根據兩岸經濟協議內容,太陽能、電動車與發光二極體(LED)均為兩岸重點推動的新興產業,其中太陽能又較其他新興產業發展更快速,因此台灣廠商可透過與中國大陸當地廠商合作,創造更大的市場規模與兩岸特有的產業鏈外,也可扭轉無法加入東協加一或加三的劣勢。
 



除了與中國大陸積極合作,陳婉如表示,在東協區域中,台灣、中國大陸、日本與南韓皆為太陽能電池主要製造國家,若是台灣能開發更創新的產品,提高產品獨特性,即可加強太陽光電產品出口競爭力,加上台灣本身也有限定中國大陸業者來台投資的限制法令,皆不失為突破困境的出路。
 



針對上一波的太陽能產業變遷包括日系廠商於北美及東歐設立模組廠;而歐美大廠則因生產成本的考量將產線設置在東南亞國家等,陳婉如指出,觀察新一波太陽能產業板塊移動,預計日本廠商流失的太陽能電池市占率將轉往其他國家,中國大陸可望由生產大國轉型為應用大國,因此台灣廠商應把握此市場變動,製造創新的產品搶攻市場,並可積極西進,與中國大陸廠商合作,進一步取得進軍中國大陸太陽能光電內需市場的門票。

標籤
相關文章

驗證服務在地化 台灣薄膜太陽能模組商受惠

2009 年 09 月 10 日

扶植太陽能產業 經濟部瞄準東南亞市場

2009 年 10 月 06 日

德國調降補助 全球PV產業打寒顫

2010 年 02 月 01 日

東京威力:矽薄膜躍居太陽能市場主流

2010 年 07 月 01 日

結晶矽太陽能瞄準住宅屋頂

2010 年 07 月 02 日

藍崇文:2011年結晶矽太陽能價格再崩盤

2010 年 07 月 06 日
前一篇
角逐新世代照明光源 可撓曲AC LED槓上OLED
下一篇
智慧型手機兩極發展 統包/獨立型處理器領風騷